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健康

中日友好医院肖飞“术中失踪40分钟”:医疗安全危机与“4+4”教育模式争议升级

新健康 2025-04-30 12:58: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连日来,中日友好医院肖飞因一封举报信被卷入“婚外情及医德失范”的舆论漩涡,事件热度持续攀升,引发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伦理与规范的深刻讨论。事件背后的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也陆续进入公众的讨论范围。

回溯时间线,4月25日晚间,网上流传一封举报信,指控肖飞在婚姻存续期间出轨多人,且意欲生下非婚子。同时,信中还显示,在2024年7月的一台手术中,肖飞作为手术医师,其出轨对象、规培住院医师董某莹也参与其中,并在手术过程中与另一护士产生冲突。肖飞对该护士大吼大叫,并丢下已经麻醉的病人,和董某莹一起离开手术室,长达40分钟后才返回手术室完成手术。

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发布《情况通报》称,“收到实名举报材料,反映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经核查,举报材料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我院根据相关规定,对肖某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

不过,肖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自己私生活有亏,“但公事上非要说我影响医疗安全,我坚决不承认。”

这场由私生活引发的讨论持续发酵,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涉事医生肖飞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将患者留置手术台长达 40 分钟。尽管从现有信息来看,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但这一行为是否符合医疗规范与伦理要求仍存争议。同时,医院管理层在事发当时是否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也备受质疑。公开资料显示,院方直至 2025 年 4 月收到相关举报材料后才启动调查程序,这一处理流程的严重滞后性,也成为舆论抨击的重点。

二是对于肖飞的出轨对象、规培医师董某莹的医学资质,公众质疑其在本科学习经济学后,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4+4”培养项目即拿到了医学博士文凭。内科学专业的董某学业水平是否达标可从事手术,规培是否合规,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更进一步地,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取得博士文凭的董某莹顺利进入中日友好医院工作背后, “4+4”培养项目是培养医学精英的摇篮,还是“关系户”捷径?公众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手术中途离场 40 分钟,医疗安全谁来守护?

公开资料显示,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现编制床位161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任务、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肖飞为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擅长肺部磨玻璃结节、肺小结节以及早期肺癌的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气胸、纵隔肿瘤等的外科治疗,已累计独立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及复杂疑难胸腔镜微创手术近1000例。

对于将患者“留置”在手术台40分钟一事,连日来,综合相关报道,肖飞称其因身体不适且需协调人员,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离开,离场过程中病人处于麻醉状态,“她是非常安全的,连皮都没有开”。

肖飞表示,术中离场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原因。“如果无缘无故把别人延长了20分钟,哪怕10分钟,我都觉得长。但要是背后有很多的原因、合理的原因,非要求一个手抖、血压高、心慌的大夫强行去开皮,反而是对病人最大的不尊重或最大的威胁。”

根据肖飞提供给媒体的手术记录,在此次事件中,整台手术耗时约112分钟,出血10ml。术中病理显示,患者为微浸润性腺癌。出院记录显示,患者术后第6天出院,愈合良好,未诉特殊不适。

据悉,手术当天,肖飞曾分别向手术麻醉科和护理部反映当日情形,“我们医院是很注重医疗质量安全的,这个事情发生我也认为它肯定不算事故,但至少是个隐患。从解决隐患的角度来讲,我得跟领导说一声。”

不过,微博简介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医师的“麻醉医生凌楚眠”在4月27日发文指出,“其他同事在等待肖飞的40分钟内无法进行任何操作。最关键是,麻醉深度必须适配合适的外科刺激/疼痛水平。由于缺乏手术刺激,病人诱导后肯定缺容量,血压会往下跨,心率也会往下掉。麻醉只能减浅或用血管活性药物。否则,患者会陷入事实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而在‘诱导后-外科切皮’前这个时间段,麻醉控制很难,深了不行,浅了患者容易在术中醒来。对于手术病人来说,麻醉只要开始,每分每秒都是不断累计的麻醉风险。”麻醉医生凌楚眠在文中强调。

麻醉风险绝非可以轻忽的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今年1月16日,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陈七香律师在其主页曾披露一起因手术麻醉时间过长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信息显示,一患者于2023年2月20日10:00开始麻醉,18:10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术后转入ICU,麻醉未醒,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光反射不明显,瞳孔偏大。2月22日,呼吸机辅助呼吸,麻醉未醒,意识呈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外院专家会诊,考虑脑死亡状态。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中即包括手术麻醉时间过长。麻醉记录显示麻醉开始时间与实际手术开始时间其间隔长达约8小时,结合陈述材料及听证会现场调查核实,此麻醉时间明显过长系医方医疗管理存在明显失误的医源性因素所致。

在此次事件中,《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也有规定显示,医生在手术中擅自离岗可能导致患者脱离监护,违反诊疗操作规范。若因此造成患者损害,那么可以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此外,若涉事医生因离岗行为直接导致患者重伤或死亡,则可能涉嫌构成医疗事故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患者将生命交付给医生,是出于对医者专业与道德的信任,手术室本应是守护生命的神圣殿堂,任何违背职责的行为,哪怕未造成即时伤害,也是对这份信任的辜负。

规培医师引争议,医疗人才培养如何保障?

据媒体报道,此次舆论漩涡中的另一当事人董某莹,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就读经济学,2019年被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长学制试点班博士录取,专业为内科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院校直属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和皮肤病医院等6所医院,集医院、研究所和教学机构于一体,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

2024年7月,董某莹前往肖飞所在的胸外科规培,这一安排与原定骨科 / 脊柱外科的规培计划存在偏差。前述针对肖飞的举报信中提及,这一调整缘于肖飞试图凭借私权让董某前往胸外科规培,未果后由董某莹个人运作实现。

这一情节不仅引发公众对医疗系统权力运作的质疑,更将董某莹的职业资质推向舆论中心。部分舆论质疑董某莹通过“4+4”模式,仅用四年便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内科学专业背景的医生,在较短的规培时间内,参与外科手术实践,其专业能力是否达标存疑。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从1917年建校起即在中国首先开办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教育的教育学属性是专业教育,需要招收‘成熟的受教育者’,即接受过广博的通识教育,职业取向成熟的受教育者”。为推动医学教育与多学科融合,该校于2018年开始启动新型八年制(4+4)医学教育试点班,即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加上4年医学教育。

官网信息显示,试点班的选拔条件包括本科学校世界排名、绩点与修读课程等。例如,本科毕业生需毕业于QS、Times或US News等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前50名的大学,或US News文理学院排名前10名的文理学院。此外,本科专业不限,但必须按照试点班入学课程要求修完相应学分。

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分流机制,将在第一年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可以正式进入医学博士(M.D.)培养计划;不合格者可选择转入科学博士(Ph.D.)、科学硕士(M.S.)培养计划或退学。

根据公开资料,“4+4”模式借鉴美国医学生培养体系,为非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医学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对比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完整的培养链条涵盖医学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终身继续教育三大环节。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五年医学院校教育之后,需要在认定的培训基地,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为期三年系统性、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能力。数据显示,自2014年全国推行规培制度以来,十年间累计培养住院医师达 107万人。

国内最早发起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专家之一刘进教授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临床医学学位要匹配给拥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他建议完善规培制度,医学生在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可以做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给到医学硕士学位。此外,一部分人走专科医师培训,培训后得到医学博士学位。

这场围绕董某莹资质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公众对医疗人才培养公平性与专业性的深切关注。无论是创新的“4+4”模式,还是传统医学教育路径,其核心目标均在于为14亿国人提供规范化医疗服务。而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唯有坚守职业规范、秉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方能不负患者托付,守护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与专业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fangchan/42345.html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style2/pc/index.htm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