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教育

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评价机制创新路径探析

教育 2025-10-14 00:00:00  

摘要: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背景下,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提升是关键支点。当前,其评价机制建设虽有成效,但存在评价标准单一、方法传统、主体单一、功能片面等问题。需围绕推动教育评价理论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创新,找到创新策略,即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数字化评价转型、完善协同化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通过多方协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机制创新

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为新时代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科技创新的基石,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支点。中小学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其评价机制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评价标准单一、技术赋能不足等问题。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1]计划到2025年达到85%。[2]尽管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在中小学受到特别重视,但在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达标率以及书面表达流畅度达标率方面,尤其是在教师群体中,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凸显了评价机制改革的迫切性。

评价机制创新要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强国建设要用好教育评价这一“指挥棒”。在理论价值上,评价机制创新能够推动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传统评价过度依赖纸笔测试,而新时代的评价应转向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实践价值上,评价机制创新直接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

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通过系统性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评价指挥棒的科学设计,让语言相通成为心灵相通、命运与共的纽带。在政策层面,延边州构建了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框架,2023年,《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明确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纳入教育评价核心指标,提出打造100所先行学校的目标。[3]延边州教育局组建专项工作专班,编制达标创建指导手册和考评指标,通过8个督导组的全覆盖检查和多部门联合验收,确保评价标准落到实处。这种将语言教育质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双轨并行的评价设计,为延边州教育改革提供了清晰指引。

二是推动教育创新。吉林省延吉市中央小学校提出“一基一核三关键”的实施策略,通过评价机制创新实现“互”“融”“育”的有机统一。在“互”字评价体系中,学校将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与专业成长挂钩,通过“互帮互学共进” 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在“融”字评价维度上,编制“五雅”校本课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评价;在“育”字评价环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区”,把环境育人成效纳入综合评估。

从政策设计到学校实践,从课程建设到教师发展,延边州通过教育评价机制的系统性改革,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种以评价为杠杆的教育改革实践,不仅提升了民族地区的语言相通水平,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前评价机制的结构性矛盾与功能性短板

当前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评价机制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与功能性短板。

一是评价标准单一。教育部《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虽已出台,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学校仍存在“重分数轻素养”的倾向。例如,某校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写作文存在固定套路,承认写作时无法表达真实想法;某小学四年级有三分之一学生无法完整叙述一件复杂事件的经过。这种评价导向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失衡,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权重占15%的国家标准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评价方法缺乏技术赋能。部分学校仍依赖纸质试卷和主观评分进行评价,难以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动态监测。例如,汉字书写评价多依赖教师主观判断,仅有少数学校会对笔顺、间架结构等细节进行量化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尚未普及,虽然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已启动建设,但还没有达到全面覆盖,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技术赋能评价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三是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多由学校主导,家庭和社会参与度低。调查显示,仅有三分之一的家长定期参与学生的语言学习评价。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多数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社会评价参与机制。这种“孤岛式”评价模式难以形成育人合力,与教育部《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中“推广普及”指标要求的“发挥学校对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差距。

四是评价功能重选拔轻发展。部分地区将评价结果与升学、评优挂钩,导致学生陷入“为考试而学”的困境。某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压减口语交际和写作实践课时,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评优良率下降,这种做法弱化了评价的诊断、反馈与改进功能。

构建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评价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需构建“多维融合、技术赋能、协同共治”的评价新范式。

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五育”融合。一方面,强化核心素养导向,将语言应用能力、文化传承意识、思维品质等纳入评价范围。《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4]要把文件要求转化为具体评价指标,例如,延吉市中央小学校通过“雅言、雅行、雅思”课程体系,设置“经典诵读表现”“文化解说能力”等12项评价要点,将语言表达与审美情趣、道德修养有机结合,学生的综合素养优良率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学习档案袋、项目式学习成果等多维度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实现评价从“结果导向”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

二要推进数字化评价转型,释放技术红利。第一,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建立学生语言能力动态监测平台。运用AI语音分析系统,识别常见发音错误并生成个性化改进方案;通过普通话水平监测系统,实现教师的语言能力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语言能力图谱;推广“语言能力数字画像”系统,整合发音、词汇、语法等8个维度的数据。第二,开发智能评价工具,如汉字书写智能测评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学生的书写轨迹,实时反馈笔画顺序、力度、速度等数据,弥补传统评价的主观性缺陷。第三,整合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资源,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评价生态。利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的上千万用户数据和几万门在线课程资源,开发“跨文化语言应用”测评模块,实现评价内容的丰富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提升评价的即时性与精准性。

三要完善协同化评价机制,凝聚育人合力。其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定期开展家长培训、社区语言文化活动,将家庭辅导记录、社会实践报告纳入评价范围。例如,延边州通过“家校社共育”模式,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打卡、文化实践等,形成全方位育人网络。其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独立评估与质量监测。由教育评估院、高校科研团队等组成第三方评价组,每学年开展一次独立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其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的合作机构,共享评价标准与资源,开发“国际中文能力等级对接”测评体系,提升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要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发挥导向作用。一是建立“评价—反馈—改进” 闭环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构建“评价结果—教学改进—效果追踪”的PDCA循环模型。二是将评价结果作为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专项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城乡语言能力差距。三是探索评价结果与升学、评优的多元挂钩方式,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含语言应用能力)纳入中考录取参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避免评价功能的片面化。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提升的评价机制创新,是一场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它不仅需要政策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实践的深耕细作;不仅需要技术的赋能增效,更需要理念的破旧立新。评价机制创新始终服务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构建科学、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需要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实践者的协同努力。政策层面应完善《国家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的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设立“语言评价创新试验区”;实践层面需借鉴一些学校的创新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差异化需求;理论层面要加强学理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相关理论体系,为世界语言教育贡献中国智慧。评价机制的创新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普及达标”向“质量提升”跨越,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21)[R].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A/OL]. (2021-11-30)[2025-08-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30/content_5654985.htm.

[3]中共延边州委. 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Z].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2025-08-10). http://www.yanbian.gov.cn.

[4]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A/OL].(2017-01-18)[2025-09-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702/t20170208_295894.html.

[俞永虎,东北朝鲜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所(延边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延边大学硕士生导师;朴今海,延边大学人文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朝鲜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XMZ084)的成果。

责任编辑:徐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jiaoyu/257963.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