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商用拐点!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最新研判


(原标题:今年是商用拐点!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最新研判)
8月21日,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办。
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在大会上表示,全球正处于“具身智能大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正加速朝着AGI(通用人工智能)迈进,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的拐点,最终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具身智能技术刚进入落地初期,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现在能替代0.6―0.7个人的工作量就不错了,还不能完全像人一样”。
近日,智元机器人近百台远征A2―W进驻富临精工工厂,成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应用案例,标志着该类型机器人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中的首次大规模落地。
“人形机器人目前仍以遥控操作为主,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我们的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成为‘无限的生产力’。”王闯举例称,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机器人具备完全自主移动能力。智元机器人近日开展的24小时直播中,人形机器人经历了从白天强光到黑夜逆光的完整循环,期间传感器出现各类问题,“只有彻底解决这类问题,人形机器人才能在不同光线变化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在王闯看来,在严苛环境下作业,是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化方向之一:“直播那天室外最高温度达到37度,地面温度达到61度。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摄影师以及现场工作人员都难以承受,摄影师轮换了73人次,但机器人全程没有休息,走完了全场,只需给它换电即可。”
王闯看好机器人在特殊场景下的应用潜力:“在没有氧气没有水和食物的外太空,机器人可以稳定工作,因为它不需要一套生命维持系统,宇宙中太阳能几乎是无限供应的。类似的,煤炭、矿井等对人类而言高危的环境,都应让机器人去作业,人类只需远程监控机器人或远程操作即可。”
“可以想象一下,人形机器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其实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了人。”王闯说。
王闯坦言,自己最期待的场景是人形机器人能进入家庭照顾老人。“希望有一个‘我的分身’,说话像我,有我的很多记忆,可以在家里照顾爸妈。”
但他同时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可能还需要时间,但这并不妨碍行业提前探索――养老院作为“准家庭”场景,开展陪护服务是非常好的实践场景。
回顾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王闯感慨:“去年,人形机器人走路还不稳,运动中经常摔倒,今年能看到机器人能力在快速提升。”
王闯打比喻称,机器人技术或具身智能技术,就像一辆高速行驶而来的火车,当它离你很远的时候,你觉得它很慢,当它在你面前疾驰而过时,你永远追不上它,“如果有一天,人形机器人比人跑得快,人就再也追不上它了”。
“人形机器人目前每年都是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的增长速度。”王闯说,“今年1月份,智元机器人1000台人形机器人量产下线,部分自用,部分给客户使用,今年应该有数千台下线。”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现场发布了灵犀X2-W――专为“作业智能”打造的轮式双臂机器人原型。彭志辉表示,目前灵犀X2-W尚处原型阶段,但随着算法模型持续突破,有望成为下一代具身智能作业机器人的标杆。
“展望未来三年,智元机器人目标实现十万台级通用机器人规模部署,支持百种任务的自主泛化能力,构建一个开放、可进化、自生长的通用机器人生态系统。”彭志辉说。
“如果把机器人定位为‘人的能力’,目前硬件仍存在明显瓶颈,比如人具有全身的触觉,机器人的硬件性能还远远达不到。”王闯说,“当然,软件和算法方面面临的瓶颈也很大,具身智能要建设全栈能力,把硬件和软件算法协同发展。”
为扶持早期创新力量,智元机器人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该计划旨在孵化50+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智元机器人将为参与计划的伙伴提供技术支持、融资赋能、场景开放、创业孵化等丰富权益。邓泰华现场宣布,首期创业营已于2025年8月21日面向全球机器人初创企业、开发者团队正式启动招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qiche/qichepingce/21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