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反制下的重点药品,冲击严重吗? 医药行业面临新挑战


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华所有商品加征125%关税,医药行业覆盖医药原料、中间体及部分成品药领域,并正式执行。作为反制,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关税由84%提高至125%,医药行业涉及百余种药品,其中包括抗癌药、罕见病药、特药以及常用药品。
根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共有307种受影响药品。其中,抗癌药、特药及罕见病药约占比23%。这些药品按受冲击程度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存量药品,如塞利尼索片和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这类药品通过License-in模式引入国内并由国内药企生产,已进入医保体系。例如,塞利尼索片由德琪医药引入并在国内生产,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则由先声药业在海南设厂生产。尽管这些药品无国产替代品,但因在中国生产,不再被视为进口药,因此不受关税影响。
另一类是变量药品,如K药(帕博利珠单抗)、O药(纳武利尤单抗)和I药(度伐利尤单抗)。这些药品目前无国产替代品且未进医保,因此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帕博利珠单抗的核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国内外药企正积极布局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第三类是已有国产替代的药品,如依沃西单抗。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在PD-1靶点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获批上市。此外,中国已有五款国产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覆盖乳腺癌、胃癌等适应症。伊布替尼也有国产首仿药,多家企业正在推进相关管线。
国际对标方面,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正在进行头对头PD-L1单抗的临床研究。恒瑞注射用SHR-A1811也拟被纳入突破性疗法。信达生物的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再次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这些进展表明中国药企在国际视野中逐渐崭露头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