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厕应力避建设运营两张皮现象 只建不管成摆设


农村公厕应力避建设运营两张皮现象!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的多个村庄近年来新建了公共厕所,但这些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村民反映这些设施平时不对外开放,只有在村里举办活动或领导视察时才会启用。对此,稷山县委宣传部于7月21日发布通报,确认情况属实,并表示将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资金、人员和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同时对相关失职人员进行追责。
农村公厕变成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显然违背了建设初衷。报道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使用公厕会产生费用,加之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带来维护难题,因此继续让村民使用老旧旱厕。然而,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将日常管理和维护纳入预算,只建不用、只建不管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并落实管护责任和强化日常卫生保洁至关重要。管理和保洁也是农村公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规划布局则是前提。
农村公厕建设应当是动态且长期的过程,只有有效利用起来才能实现其公共价值,真正造福村民。如果这些设施只是为了展示给上级部门看,那无非是在浪费财政资源。
推进类似民生工程时,应更多关注民众的实际获得感,从这一角度衡量工作成效。例如,安徽青阳县的农村公厕项目建立了县委农办、乡镇管护站、村服务点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县委农办负责日常监督、考核及资金拨付等工作,通过“责任到人”实现闭环管理,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些网友也提到自己老家的公共厕所存在如厕后不冲水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冲洗设备质量问题或使用者素质问题所致。面对这些问题,加强检修维护和开展文明使用宣传才是解决之道,而不是简单地将厕所上锁。
民生工程绝不能沦为形象工程,唯有从农村实际出发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管理,才能使这些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6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