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贸易战策略或失效


4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中国有能力应对特朗普的贸易战”。文章作者、咨询机构佳富龙洲创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葛艺豪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注定会失败。
葛艺豪指出,尽管美国为其施加关税找了不少经济上的理由,但事实上,特朗普的主要目的在于展示个人权力,并迫使中国等国家在美国霸权前屈膝。他认为,这些目标往往互相矛盾,要么与特朗普的其他政策存在冲突,要么显然无法实现。更合理的解释是,特朗普希望通过摆脱全球经济秩序对美国单边行使权力的限制来积累并施展权力,而关税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
特朗普偏爱关税的原因有二:一是他一直相信其他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换取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二是关税是美国总统少有的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能行使的权力。葛艺豪认为,特朗普最想要的是显示主导地位,迫使各国屈服。然而,这种做法让大多数国家明白,特朗普顾问们提出的各种经济理由只是障眼法。只要特朗普还在掌权,美国就是靠不住的,任何理智的领导人都不会加入他对中国的征讨。
上周美国国债遭投资者大量抛售后,特朗普在“对等关税”问题上退缩,表明债券市场决定了他的关税大棒的大小,而这根大棒其实比他想象的要小得多。此举导致特朗普失去了贸易谈判的筹码,他不能再次提高关税,因为国债市场会再次暴动。预计大多数国家领导人会选择尽快达成一些表面上让步、但缺乏实质内容的协议,以换取特朗普降低关税,同时不会在协议中写入破坏自身对华贸易关系的承诺。
文章还分析了中国自身的韧性。从表面上看,中国失去了其最大出口市场之一,但实际上,中国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打一场经济消耗战的充分准备。一方面,对美出口的损失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来弥补,中国已经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过往经验证明,没了美国进口,中国也能过得很好。对于市场担忧人民币贬值,如果中国能出台令人信服的举措刺激内需,将吸引资本流入,支撑汇率。
与此同时,由于对中国消费品征税,美国将面临更高的通胀率。葛艺豪指出,美国对中国工业投入品的依赖是中国对美国零部件依赖的三倍,且投入成本上升已经开始损害企业投资。纽约联储银行行长约翰·威廉姆斯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增速将降至1%以下,通胀率将升至3.5%至4%之间,失业率将升至5%。
中国的内需问题可以通过更好的宏观政策来解决,而美国要面临的是供应冲击和可能的滞胀,这只能通过经济制度变革来解决。如果特朗普对华新一轮贸易战的目的是让北京在美国霸权前屈膝,那么结果只会是沮丧和失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1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