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扣款究竟方便了谁 便利还是套路?


近日,“自动扣款”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款”的经历。数字时代,自动扣款简化了许多生活缴费和会员订阅的流程,但当扣款金额莫名跳涨、免费试用变成“自动续费”,关闭按钮又隐藏得很深时,技术带来的便利变成了对消费者信任的挑战。
自动扣款虽然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但也让部分资金支配权转移到了平台手中。一些平台利用“首月1元”等优惠吸引用户,却在暗处设置自动续费陷阱,条款字体极小且默认勾选,导致用户稍不留神就同意了。开通只需一键操作,取消却要经过复杂步骤。有的用户即使在App内关闭了续费功能,仍因不同渠道订阅而继续被扣款。这种“开易关难”的现象将科技便捷异化为强制消费。
针对自动续费等消费陷阱,已有明确法律规范。2021年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不得默认勾选。即将于202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定经营者应在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否则,违规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然而,仍有平台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这些规定:条款藏身于折叠页面中,扣费通知则隐匿在账单里。一旦发生纠纷,平台往往推卸责任,声称是用户主动授权。协议中的“随时可关闭”承诺,在复杂的操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平台把“便利”变成“套路”,不仅会透支消费者的钱包,还会损害信任。当用户对每一个“优惠”都充满警惕时,平台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这需要监管机构积极作为,共同明确经营边界,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和风气。
只有当消费者不必时刻担心“钱包失控”,每一次扣款都伴随着充分的知情与自主选择时,技术才能真正回归服务本质,既提高效率,也提供安全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6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