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和各国贸易谈判都“卡”在哪 汽车关税成焦点


美国政府设定的90天“对等关税”宽限期即将于7月9日到期。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无意再延长这一期限,在最后期限前,美国将通知相关国家和地区:除非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贸易惩罚措施将生效。截至7月1日,除与英国达成一项有限协议外,美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尚未达成协议。
欧盟愿意与美国达成一项贸易安排,同意美方对大部分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但希望在制药、酒精、半导体和商用飞机等领域实行更低税率。欧盟还推动通过设定配额或给予豁免来降低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25%的关税,以及对钢铁和铝50%的高关税。双方谈判面临四种可能结果:达成一项虽不对等但可接受的协议;达成欧盟难以接受的美方方案;延长谈判期限;或特朗普政府退出谈判并加征关税。如出现最后一种情况,欧盟可能采取全面反制措施。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本周将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会谈,讨论协议草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欧美贸易谈判的一大挑战在于双方在一些领域的竞争较为激烈,如汽车产业。欧盟希望通过“主动让步”达成妥协,但美国尚未完全接受。他认为,欧洲在经贸、能源、安全等领域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施压策略。即使经贸方面无法达成协议,美国也可在其他领域逼迫欧盟让步。
汽车关税是日美贸易谈判的核心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不会在向进口车加征25%关税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日美已经举行了七轮关税谈判,但美方并不接受日方降低税率要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表示,只要汽车关税能降到较低水平,美国提出的几乎所有条件日本都愿意接受。然而,美国在汽车问题上的立场也十分强硬,坚持如果美国汽车不能出口到日本,关税问题就“免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3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