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称中欧关系关键在于欧洲 中欧能否联手挽救危局?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战后国际秩序运行的第80年。回望1995年,那时我正好在德国,清晰记得当时对联合国50周年和战后秩序50周年的隆重纪念活动。特别是在1985年,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了一场被誉为“让人动容、值得深思”的演讲,正视德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责任。这一演讲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时光荏苒,如今40年过去。下一个整数字节点将是战后秩序的百年——2045年。以目前的趋势来看,我深信,那时这个曾主导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国际秩序恐怕已经不复存在。接下来的20年,很可能是这套体系加速瓦解、剧烈变动的阶段。而在这场全球权力和规则重塑的大潮中,各方如何应对,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走向。
尤其在这一关键时刻,中欧关系的演变值得高度关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早已公开化,欧美虽然是盟友,但也存在深层分歧。而中欧之间既非敌对,又非紧密盟友,处于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状态。然而可惜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这段本就微妙的关系变得更加脆弱。
过去三年多的俄乌战争,几乎打乱了欧洲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在欧洲国家看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攻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他们将击败俄罗斯视作维护历史正义的必要行动。然而对中国而言,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俄罗斯,也没有参与军事援助,但中方确实希望俄方不要被彻底击败。原因也很清楚:一旦俄罗斯战败,美国势必会将主要的战略重心转向中国。中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略缓冲区被彻底压缩。
这正是中欧之间认知错位的一个典型案例。中方一方面努力保持中立立场,另一方面又要兼顾自身战略安全的底线。而欧洲却常常用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评判中国的态度,甚至试图将这种评判强加于中方,这种做法只会加剧误解与分歧,令本可合作的领域蒙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7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