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特朗普毒打 印度做错了什么 朋友为何突然翻脸?


一条推文在新德里引发了一场风暴。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这一决定毫无预兆且不留余地。除了基础税率,公告中还包含了一笔定义模糊的“惩罚性”附加费用。特朗普解释称,这是为了惩罚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与武器,将地缘政治与贸易彻底捆绑。
印度官方对此反应低调和谨慎,表示正在评估影响,并与美方接触。没有抗议,也没有反制,仿佛被突然推搡了一把却不知所措的人。这种态度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高调评价与中国的贸易谈判,称双方“并肩前行”,取得了不起的进展。这种天差地别的态度背后有深层原因。
在美国眼中,中国是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面对美国的“芬太尼关税”和“对等关税”,中国都迅速且精准地反制,最终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前做出让步。而印度则被视为一个有求于己的“下级伙伴”。在旷日持久的贸易谈判中,美国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业、乳制品和电商市场,但新德里出于保护自身产业的考虑,迟迟不肯松口。这种僵持被美国视为“不听话”。
因此,惩罚印度实际上是一场“杀鸡儆猴”的示范。它要告诉世界,美国的友谊是有价码的,而不听话的朋友可能比对手更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精准地打在了印度的软肋上。消息传出后,印度金融市场应声跳水,卢比汇率承压。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产业如制药、纺织、珠宝等一夜之间哀鸿遍野。订单取消、工厂停摆的恐慌迅速蔓延,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眼看就要成为现实。
这种结构性脆弱源于印度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较低,对美国市场形成了路径依赖,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者。此外,国内政治也受到冲击。莫迪政府在大选中的优势不大,执政联盟根基不稳。对美关税的软弱回应立刻成为在野党攻击的炮弹。反对派领袖痛批莫迪“出卖国家利益”,媒体和网络舆论强烈不满,要求政府强硬回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8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