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合作对伊朗来说有多重要 现实与期望的落差


国际舞台上,“全面战略伙伴”这几个字份量极重,意味着双方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在利益上深度捆绑。然而,当这个标签贴到中国和伊朗身上时,现实却透着一股疏离感。过去十年,中国资本通过“一带一路”几乎席卷了所有沿线国家,唯独在伊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空白。
2021年曾被寄予厚望的《25年全面合作计划》,号称价值4000亿美元,如今听起来更像沙漠里的海市蜃楼。除了德黑兰机场扩建等少数项目,蓝图上的其他项目大多成了荒漠里废弃的油井或烂尾港口。今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投资超过57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达660亿美元,但这份长长的名单上并没有伊朗的名字。
问题出在哪里?不能简单归咎于外部制裁。伊朗自身的行为模式早已吓跑了潜在投资者。他们的政策变化幅度之大,足以让任何长期规划变成一场豪赌。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后,德黑兰冻结了九成对华合作,转向西方。2018年美国制裁重启,伊朗又高喊“向东看”。
这种机会主义在新总统佩泽希齐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边指责中国投资不给力,一边接受印度20亿美元的投资,并承诺疏远中巴经济走廊。系统性违约更是家常便饭。2024年,伊朗单方面撕毁无人机采购合同,转而拥抱俄罗斯苏-35战机。今年,伊朗拒绝支付4.5亿美元的原油仓储费,要求强行运走存放在中国港口的2500万桶原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1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