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闪辞”后马克龙如何破局 法国政局陷入僵局


总理“闪辞”后马克龙如何破局 法国政局陷入僵局!10月6日,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作为马克龙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的第五位总理,勒科尔尼仅上任27天,政府存续时长仅14小时,这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舆论中法国“短命政府”的形象,也让这个欧洲大国陷入新一轮政治漩涡。法国内外都在议论,这场危机看似是执政党与反对派的权力博弈,实际上反映出法国政治生态从制度设计到经济民生存在的多重问题。
法国政府频繁变动的独特性根植于第五共和国的制度设计本身。法国采用“比例代表制+两轮选举制”的复合模式:前者以席位数与得票率挂钩,旨在保障大小政党都能获得参政空间,但也为议会碎片化埋下伏笔;后者通过两轮投票筛选候选人,初衷是防范极端势力,却在实践中变成了“程序正义”的博弈工具。2024年议会选举中,马克龙为阻止极右翼国民联盟胜选,在两轮投票间仓促推动策略性结盟,虽暂时压制了极端势力,但也让政治格局更加碎片化。如今各党派已将这种“结盟博弈”视为常规操作,议会内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格局大大挤压了派别之间的信任与妥协空间。政府沦为各派争夺权力的筹码,“短命”成了制度运行的常态。
除了制度因素,经济竞争力下滑和社会认同危机也导致“换谁都无法解决问题”。自2009年欧债危机以来,法国受产业空心化拖累,全球竞争力下降,中产阶级在全球化中的红利不断缩水,高福利制度改革直接触碰民众切身利益,导致民众对政府和建制机器的不满日益积累。同时,法国内部族群融合难题愈发尖锐,穆斯林与犹太人群体引发的移民、安全与融入问题在新的国际背景下更趋复杂。马克龙政府曾试图收紧移民政策,却遭到左翼“违背人权”的指责;放宽政策又被极右翼攻击“出卖法国身份”,这种政策摇摆让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新一届政府上任后难以在移民问题上找到平衡点,最终只能在各方压力下草草收场,由此又催生出更加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这些隐藏在制度背后的问题与民生、安全、环保等现实议题交织,不断将社会矛盾引向政治领域。无论谁出任总理,都既要面对议会碎片化的掣肘,又要应对民众对经济民生的不满。多届政府无力推动有效改革,沦为政治危机的牺牲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5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