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理财热度攀升:存续规模突破5200亿元 收益表现亮眼


近期,美元理财产品备受市场关注。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7月21日,市场存续美元理财产品1329只,存续规模达5279.36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超2000亿元,规模增长态势显著。收益表现同样亮眼,截至上半年,存续的美元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17%,在各类理财产品中优势突出。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是美元理财的发行主力,存续规模达2535.49亿元,占比47.03%;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紧随其后,存续规模1512.34亿元,占比28.05%;合资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存续规模分别716.15亿元、536.9亿元,占比13.28%和9.96%。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美元理财规模和收益均表现突出,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其一,国内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难改,理财子公司积极寻求提升收益率的可行策略。其二,近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增强,美债投资出现“票息+价差”收益机会。其三,机构布局美元理财产品,满足了投资者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产的需求。
尽管当前美元理财收益表现尚佳,但受外汇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专家提醒,其下半年的规模增长与收益水平或面临压力,投资者需警惕相关风险,理性评估自身风险偏好。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理财规模短期增长动能将趋缓。一方面,人民币二季度升值幅度超预期,叠加关税政策升级及市场结汇需求上升,会直接抑制美元理财产品的销售热度;另一方面,若美联储于9月份启动降息,美元资产收益率将承压下行,加之汇率波动风险加剧,双重因素会侵蚀实际收益,进一步制约规模扩张。
从收益率来看,美元理财收益长期将呈下行趋势。田利辉认为,短期内(3个月―6个月)收益率或维持在4%以上,但中长期将随美国利率下行逐步回落。投资者需警惕三重风险:首先是美联储提前降息压缩资产收益空间;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可能抵消理财回报;再者是封闭式产品存在流动性风险,提前赎回可能产生折价。
对于投资者而言,田利辉建议,美元理财更适合有跨境支付需求或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群体。配置时可优先选择R1级低风险产品,通过分散投资于美元存款、债券及黄金等资产,规避单一汇率波动风险;短期产品更易应对利率政策变化,同时可利用“目标盈”机制锁定收益。此外,还需警惕“高收益陷阱”,理性评估自身风险偏好,避免盲目追逐短期高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caijing/waihuixingqing/16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