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开启“决战课堂”,撬动教学活力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想象力?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七年级(9)班教师段萍执教的《心中的日月》古诗插画课给出了创新答案。“我将诗词赏析与绘画创作相结合,以丹青为桨,泛舟诗海,开启了一场语文与美术学科联动的诗意之旅。学生不但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而且通过画面内容的构思、色彩与线条的运用,真切感受到诗人字里行间的诗意与情思。”段萍说。
这堂将丹青与诗意融合的跨学科实践课,正是兰州市开展“决战课堂”三年攻坚计划的生动缩影。今年春季,兰州市出台《开展“决战课堂”行动 提升课堂教学质效工作方案(2025—2027年)》,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六大行动”撬动教与学方式深层变革。
与此同时,构建“备课—教学—作业”质量闭环,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发展共同体。“决战课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教学基础、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助教等“六大行动”,实现了课堂质效提升。
为更好落实“决战课堂”行动,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由教研部门、学校管理者、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起草制定用于配套“决战课堂”行动的“操作指南”,为学校和一线教师从教学备课规范、教学实施、课堂观察及评价、作业设计及评价、教师自主命题、课堂教学校本督导到三级教研实施等方面,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性建议。
“以前总担心课堂改革是‘一阵风’,这次看到同步印发‘操作指南’,连教案设计规范都明确标注,让我们一线教师有了‘作战地图’。”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孙爱娟说,“操作指南”专门提出备课基本要求,让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得益彰”。
多年来,孙爱娟创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法,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上,设计在教师的主题问题导引下、精读并撰写相关论题论文的教学思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受到了学生的青睐。
在教研引领下,各学校依循“问题—研究—实践—改进”模式,围绕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设计三要素,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学科实践的“新课堂新形态”系列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如,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着力打造活动型课堂,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来习得学科知识,实现课程、教师、学生三元素的有效结合,使课程目标、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素养培养有效融于课堂之上。
近年来,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构建多元化、趣味性体育课程体系,除传统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外,还引入桌式足球、攀岩、街舞、拉丁舞蹈等新兴运动项目。同时,将游戏化融入课堂,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趣味性的游戏规则和策略中。“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万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素坚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牛志强 赵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jiaoyu/15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