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完赛 以赛促学推动产业进步


市民杨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国家速滑馆,观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她表示,这次来一是想看看机器人的风采,二是不想错过这场新兴赛事。
8月17日下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闭幕。这是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综合性体育盛会,吸引了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北京高校和企业组成的本土阵容尤为抢眼。在8月16日的百米预赛中,90支参赛队伍中有59支来自北京,他们在比赛中互相学习,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参赛者认为,到场即是“赢者”,赛事的交流意义远大于排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王璐表示,他们主要是来学习的。团队对加速进化的母体机器人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写代码及调试解决了运动中的问题,最终获得了百米预赛小组第二名。除了成绩,他们还看到了其他队伍的实力与亮点,丰富了学习和实践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超跑队”成员宋英暄坦言,通过运动会与头部企业交流,让他认识到自身在代码和创新思维上的不足,也为机器人姿态调整带来了新思路。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棠宝队不仅参加了百米预赛,还参加了单机舞蹈表演赛。当《我们都是追梦人》的音乐响起,选手“棠宝”开始伸展自己的胳膊,蓝色的卡通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该校陈老师介绍,田径赛事需重点调节机器人的关节与速度,表演类则侧重手臂展示。“棠宝”已经从婴童阶段进阶到2.0幼儿状态,如同人工智能从舵机到电机、从简单动作到拟人化的发展一样都在进步。通过参加比赛,学校与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交流,提升了学生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科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0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