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学起中国,要硬气对抗美国关税 强硬姿态背后的考量


印度突然学起中国,要硬气对抗美国关税 强硬姿态背后的考量!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没有屈服,反而通过强硬斗争迫使对方让步,这让世界认识到美国并非可以为所欲为。欧洲和日本也开始坚持不让步,让美国头疼不已。印度也效仿中国,威胁要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
在美印贸易谈判进入最后72小时倒计时的敏感时刻,印度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文件,提议对美国商品征收高达7.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被视为印美贸易争端的关键升级。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表示,印度的谈判基于实力而非仓促妥协。此前,美国突然宣布对印度产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直接影响了印度28.9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印度认为这是华盛顿保护本土产业的“保障措施”,严重损害了印度出口商的利益。根据印度财政部测算,美国新关税将使印度每年多支付7.25亿美元,因此印度计划对“原产于美国的等值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但具体商品清单和税率尚未公布。
这已是印度第三次威胁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前两次均未真正落地,所以这一次可能还是谈判策略。双方谈判的核心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汽车和钢铁关税、农产品市场准入以及数字服务税问题。美国要求印度降低对进口汽车和钢铁产品的关税,同时维持对印度同类产品的高关税,这种“不对等”要求遭到印度坚决抵制。此外,美国希望印度开放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市场,但印度仅在杏仁、开心果等坚果类产品上作出有限让步。美国科技巨头对印度征收的“数字税”强烈不满,而印度则坚持这是维护数字主权的必要措施。
印度此次强硬姿态背后有多重考量。经济层面,与美国贸易协议被印度财政部视为“降低外部风险的关键”。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8%,若谈判破裂导致26%的惩罚性关税生效,印度GDP可能损失0.3%-0.5%。政治层面,莫迪政府面临2026年大选压力,不能承受“对美国屈服”的舆论批评。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的强硬表态旨在向国内展示“捍卫国家利益”的形象。战略层面,印度试图通过贸易谈判换取美国在国防合作上的支持。当前僵局背后还存在更深层的地缘政治博弈,就在贸易谈判胶着之际,美印防长同步推进十年期国防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重大军售项目及军工技术合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4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