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会陷入大豆出口困境 中国采购策略转向与全球格局重塑


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后,美国国内的大豆库存迅速积压,仓储压力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让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罕见的“低姿态”,主动提出希望中国扩大采购。表面上,这只是农产品贸易的问题,但背后却牵动着全球大豆供应链的格局变化与中美经贸博弈的走向。
美国出口遭遇二十年低谷
根据赞纳农业对冲公司分析师的数据,截至7月24日,美国今年的大豆出口量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总销量仅为300多万吨,同比下降12%。在过去多年里,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但在2025年度,中国至今未与美方敲定新的大豆采购订单。
这种局面让美国大豆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是销量锐减的问题,更是对依赖单一大买家的高度脆弱性的暴露。
中国暂停采购的三大原因
首先,从供应端来看,巴西在大豆生产上的天然优势使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广阔的耕地资源以及近年来持续扩张的种植规模,巴西能够稳定提供大批量、品质可靠且价格更低的大豆。对于以进口成本为重要考量的中国而言,这显然是一条更具性价比的采购路径。
其次,价格因素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大豆的吸引力。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价格普遍低于美国大豆,而自中美贸易战升级后,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在采购美国大豆时必须承担额外关税成本。这不仅抬高了价格,还直接削弱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转向巴西、阿根廷等供应国,中国可以有效绕开关税壁垒,降低采购成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0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