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延长对华关税缓征期是示好吗 还是施压?


8月12日零时,本是中美在5月达成的互征关税休战期90天的截止点。就在这一节点到来前的数小时,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关税暂停征收的期限再延长90天至11月。
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对华释放善意?答案并不简单。它既有缓和信号,也充满策略性的施压意味。要理解这一动作的背后逻辑,需要先回顾前因后果。
第一,特朗普在延续其标志性的谈判表演
延长关税休战期的决定几乎卡在最后时刻,正是特朗普惯用的谈判手法——不给对手确定感,让对方在不确定中承受压力。就在签署命令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并未明确表态,而是说:“我们等着瞧。”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既制造了悬念,也向中方释放出他想要更多利益的信号。延长休战期并非爽快的友好举措,更像是一次精心计算的压力测试。
事实上,如果不延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回升至145%,中国对美商品的关税也会回到125%。如此高的税率不仅会冲击中国出口,美国国内同样难以承受,因此这一步更多是出于现实压力的权衡。
第二,他在借机讨价还价,拿大豆做筹码
就在延长期限前,特朗普依旧在与中方谈条件。8月11日凌晨,他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中国将购买美国大豆的数量提高四倍。他强调,美国有高品质的大豆,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如果中方大量采购,不仅能缓解中国对大豆供应不足的担忧,也能显著缩减美方对华贸易逆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0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