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缘何对美国高校紧追不舍? 拨款与限制的博弈


深海评 特朗普缘何对美国高校紧追不舍? 拨款与限制的博弈!2024年的秋天,美国高等教育界正经历一场动荡。10月2日晚间,白宫向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在内的9所顶尖高校发去一份十条款协议,称为《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协议》。这份文件表面上提供了联邦资金和政策便利,但背后却藏着巨大的选择难题:签署协议意味着接受多项影响深远的限制;不签则可能被削减联邦资金,未来日子艰难。全球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中国国际学生将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协议中包含了一些苛刻的附加条件,如国际学生比例不得超过15%,单一国家学生占比不得超过5%;还要求放弃招生中的性别和种族考量,这对美国高校“多元化”传统构成了巨大挑战。由于中国学生在这些高校国际学生中占比较大,部分学校不得不重新调整招生计划。这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角力引发了巨大争议:一方面是政府提供的资金诱惑,另一方面是价值观的妥协风险,让名校校长们头疼不已。
事情起源于2024年春天,哥伦比亚大学爆发了一场抗议运动——“加沙团结营地”。学生要求学校与以色列军事项目断绝关系。这场抗议迅速蔓延到全美多所高校,触及了敏感的政治神经。亲以色列团体与保守派施压,矛头指向以“多元化”为价值核心的名校。2025年1月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抓住机会,发布行政命令,将联邦资金下拨与校园“政治正确性”表现挂钩。
随后,哥伦比亚大学支付了2.2亿美元,布朗大学支付了5000万美元,哈佛大学更是支付了5亿美元以平息争议。这次的《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协议》更具系统性,直接从招生和学术评估模式下手。有人认为这是“明抢”,也有人认为这是高等教育面对现实冲突的必然选择。中国留学生群体对这些变化感到担忧,担心未来的美国大学大门会越来越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25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