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彩票
理财
新健康
科技
旅游
体育
教育
美食
娱乐
首页 > 新闻 > 社会资讯

市民称无人机逐层偷拍居民楼 隐私安全引焦虑

社会资讯 2025-08-15 22:40:29  

2025年8月14日,上海徐汇区一架无人机在居民楼外墙逐层盘旋,每扇窗前停留数秒。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隐私安全的集体焦虑。尽管官方回应称这是例行外墙巡检并已向居委会报备,但解释未能平息市民疑虑,反而激化了技术进步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无人机作为城市治理工具,其边界何在?个人隐私如何在低空领域中得到保护?这不仅是上海的问题,也是全球智慧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市民称无人机逐层偷拍居民楼

此次事件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与公众隐私担忧之间的冲突。高层建筑外墙隐患排查传统方法效率低下且风险高,而无人机凭借高清摄像头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扫描,精准定位隐患,大幅缩短时间、节约成本,并有效规避高空作业的生命风险。例如,奉贤区千亿物业引入高精度专业无人机对老旧小区外墙进行“体检”,生成详细电子报告;泰兴市住建部门也将无人机智能巡检纳入建筑安全专项行动。然而,当无人机越过物理界限直接窥探到居民的私人空间时,公共利益与公民隐私权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市民称无人机逐层偷拍居民楼 隐私安全引焦虑

问题的核心远不止于是否报备。它暴露了当前无人机在城市公共事务应用中的政策空档与责任边界模糊。居委会的“报备”仅是行政流程,与居民的充分知情权相去甚远。多数居民并不清楚无人机何时、何地、为何拍摄,也未被征求隐私数据采集的同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漠视。此外,数据采集的最小必要原则与后期使用规范亟需明确。法律专家强调,即使出于公共利益,数据采集也应严格限制在必要范围内,并确保数据透明、可追溯、可控,防止滥用。韩国在无人机监管方面通过《航空安全法》明确空域分级管理,并强制要求运营主体对飞行数据实施至少三年加密存储,跨境数据传输须经政府认证安全网关,违规者面临高额行政处罚。这种精细化管理正是我们亟需补齐的短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chuangyezixun/205347.html

加载中~

彩粤网

统计代码 | 粤ICP备2025379628号-2

Copyright © 2012-2025 彩粤网 版权所有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