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俄海军副司令阵亡暴露俄军缺陷 指挥体系僵化


2025年7月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科列涅沃的一处前线指挥所遭遇导弹袭击。俄海军副司令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少将及至少10名军官当场死亡。袭击发生时,古德科夫正主持作战会议,讨论俄军计划在乌克兰苏梅州发动的夏季攻势。乌军发射的四枚导弹穿透建筑屋顶,精确命中会议室核心区域,造成指挥层“团灭”。
古德科夫之死震动俄军高层。他于2025年3月28日被普京火线提拔为海军副司令,负责统筹海军陆战队及岸防部队建设,是俄军最年轻的将领之一。其阵亡不仅中断了俄海军步兵从“旅”升格为“师”的扩编计划,更暴露俄军三大致命缺陷:指挥所选址失误、通讯安全漏洞、高层将领生存危机。
俄军高级将领沿袭沙俄时代的“亲临前线”传统,认为此举可鼓舞士气并精准指挥。古德科夫遇袭的科列涅沃指挥所距前线仅25-30公里,远低于北约标准的50公里安全距离。此类指挥所多由民用建筑改造,缺乏加固防护,极易被侦察锁定。近三年俄乌冲突中,12名俄军将官因类似原因被“斩首”,2025年已折损7人。俄军事专家坦言:“将军的战场生存率已低于士兵”。
此次袭击的关键导火索是古德科夫通过军用无线电向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发送建城贺电,信号被北约电子侦察系统截获,坐标实时传输至乌军。俄军虽拥有“克拉苏哈”等电子战系统,但频谱管理混乱,雷达和通讯设备频段互相干扰,被迫周期性关闭防护,形成“电磁空隙”。乌军趁机利用无人机群与人力间谍结合,精准定位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14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