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E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战果 自主创新铸就辉煌


近日,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战果,一举击落多架敌机且自身无一损失。这一成就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飞行员在远航时仍需依靠地图和罗盘,而当时美国F16、法国“幻影”2000和苏联苏27等主战装备已发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1982年2月,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召开,宋文骢代表航空工业成都所参会。原本只是去提供参考意见,但会上领导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发言时间只有15分钟。宋文骢和同事们连夜准备,将飞机图形、基本数据、重要性能等画在明胶片上。宋文骢童年时期经历了日军轰炸昆明,抗美援朝期间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他在评审论证会上提出新战机应强调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等要求,最终促成了新型先进三代飞机方案的诞生。
1986年,新型歼击机研制被列为国家重大工程,代号10号工程。宋文骢被任命为总设计师,那一年他56岁。尽管初期并不被看好,但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工作,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宋文骢曾说:“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他深知,自主研发才能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一次海外培训时,外国专家嘲笑中国没有试飞员,这让宋文骢更加坚定自主研发的决心。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激动地宣布,这一天将成为他的生日。此后,歼-10在长达五年的试飞过程中从未摔过一架飞机。2006年,歼-1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2016年3月22日,宋文骢去世,享年86岁。生前他曾表示,如果能活更久,他会为国家研制更多飞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7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