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摆出哪些筹码妄图逼中方上谈判桌 四大施压手段解析


特朗普政府在尝试与中国进行对话未果后,采取了一系列施压手段以迫使中国回到谈判桌。这些手段包括升级芯片禁令、对中国电池材料加征关税、拉拢盟友实施“群狼战术”,以及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
5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行为与出口限制挂钩,尽管在中国严正交涉后美方调整了措辞,但歧视性限制措施并未取消。中方对此迅速而强硬地回应,明确拒绝霸凌行径,并重申《反外国制裁法》的威慑力,任何配合美方封杀令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追责。
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初裁认定中国关键电池组件存在“不公平补贴”,声称两家中企补贴率超700%。然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源于完整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持续技术创新。例如,宁德时代的电池生产成本较2015年下降超60%,主要依靠规模化生产和工艺优化,而非依赖政府补贴。相比之下,美国通过数千亿美元补贴直接干预市场,才是典型的不公平竞争。
在美国试图说服盟友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方面,虽然欧盟、日本等已有响应迹象,但实际效果值得怀疑。各国对华经贸利益差异显著,德国汽车业每年从中国市场获得超400亿欧元利润,很难为美国政策牺牲自身利益。此外,WTO框架下的免税政策调整需遵循国际规则,美国强行推动单边协调可能引发盟友内部矛盾。中国正在通过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深化与东盟、日韩的产业链融合,美国试图构建的“对华贸易统一战线”在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面前难以成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cpqg.com/html/xinwen/junshixinwen/79254.html